浪潮孙丕恕:云计算是战略选择厂商专区

2010-05-08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王爽
浪潮集团,被业内人称为IT 业界的活化石,但浪潮人更愿意将自己称为中国IT 业的启蒙者和先驱者。 从1983年起,浪潮涉足信息产业,投入微型计算机的研发,中国IT 产业大幕也从此时

       浪潮集团,被业内人称为IT 业界的“活化石”,但浪潮人更愿意将自己称为中国IT 业的启蒙者和先驱者。 

  从1983年起,浪潮涉足信息产业,投入微型计算机的研发,中国IT 产业大幕也从此时正式拉开。

  之后20多年间,浪潮经历了中国 IT 业的变革与转折,产业从PC 、 服务器、 软件,扩展到芯片、存储设备,在起起浮浮中逐渐确立了 IT 领军者的地位。

  最近一段时间,浪潮集团董事长、 CEO 孙丕恕异常忙碌,用“ 空中飞人” 形容毫不为过。孙丕恕所关心的,正是眼下最热的“云计算、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看来时至今日的浪潮,将又一次站在IT 业界的潮头。

  新产业浪潮如何改变人们生活

  记者:在IT 领域,近一段时间出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概念,比如“云计算”、“智慧地球”、“物联网”等,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此的看法吗?

  孙丕恕:进入 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该说,现在全球正处在新一代重大技术突破的前夜。这个重大技术是什么?就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已越来越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及公认的产业发展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也是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中的制高点,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将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影响。在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领域中,云计算的出现成为物联网的前奏,作为物联网下已经率先突破的关键领域,云计算成为了国际业界公认的核心科技和发展方向。“三网融合”不仅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还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相关领域技术的创新发展,并最终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近两个半世纪的世界经济史表明,每一次大危机都会带来新的科技产业革命。应该说,抓住危机带来的新科技产业革命快速发展,是每个国家抢占世界“话语权”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记者:您能举个简单的例子,给我们说明这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吗?

  孙丕恕:就拿“云计算”来说吧。“云”其实就是计算机群,它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大的计算中心。

  举个例子:一个中小规模的企业,为了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必须要投资建立一个大型机房来放置服务器。有了“云计算”以后,没有机房也不要紧,企业不必去关心存储和计算到底在哪朵“云”上进行,他们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能“租”到计算能力,就像现在人们租用电脑和带宽一样,这样就节省了一大笔为运行高端软件去购买昂贵硬件设备的资金。

  简而言之,进入云计算时代以后,计算能力也可以像煤气、 水电一样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而且取用方便、费用低廉,其意义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

  记者:这一轮新产业浪潮,将对老百姓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孙丕恕:我认为这些概念提出,会加深老百姓对信息化应用的需求的拉动。拉动应用各种网络,实际上就比较普及,这就带来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的发展。物联网出来之后,数据量就大了,每个物体可能都要有一个标记,就会出现传感网,实际上就是把数据传上来,进行整合、处理,对设备进行应用。对整个服务器端产品的应用,就会提到一定的高度。现在提出怎么强化大家信息化在生活中的地位,实际上就一个融合问题。讲物联网的作用,实际上就衍生到家里,把电视、冰箱、空调都连起来,真正改变你的生活。打开手机以后,冰箱也开了,电视也开,整个系统就变得不一样了,老百姓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了。

  “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是战略选择

  记者: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促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式。 而且温家宝总理先后就新兴产业中的物联网、三网融合做出了重要部署,您怎么看待这三大产业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系?

  孙丕恕:我国之所以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在于“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可为我国经济带来惊人的增长空间。专家预测,如果物联网全部构成,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 30倍,并在10 年内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赛迪顾问研究显示: 2010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2000 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 ,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云计算”的到来,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应用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覆盖率最高的网络基础设施,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中国实现“云计算”的包袱比较小,转换成本比较低,如能抓住机遇,取得这个“大计算”时代的全球话语权,将会实现中国IT 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如果实现“三网融合”,仅在固定宽带网络上所承载的媒体与娱乐业务收入,就将超过移动通信所承载的部分,可以促进我国 GDP 增长约 0.8 个百分点,通过几年内加大三网融合的建设,最终将形成60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当今世界,重大发现和发明将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因此,“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这样的新兴产业是我国“促转变、调结构”的重大战略选择。

  记者:我看到您近几年反复强调“信息安全”问题,现在新产业浪潮来临,信息安全问题会更加重要吗?

  孙丕恕:那是当然。当云计算、物联网越来越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信息网络将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会越来越高度集中,这将对我国的信息安全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举例说,人人上网,物物上网,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息号很容易被窃取,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这给原本复杂的信息安全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安全正在告别传统的病毒感染、网站被黑及资源滥用等阶段,迈进了一个复杂多元、综合交互的历史时期。

  所以说,我国要加快信息安全立法进度,尽快推进《信息安全条例》;构建和完善我国信息安全的监督体系;依靠自主创新,推进我国重要信息系统装备、技术国产化进程,都是保障信息安全必不可少的。

  山东如何“做大”新产业?

  记者: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现在很多国家、很多地区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您认为山东应该以何种姿态迎接新产业浪潮?

  孙丕恕:山东是信息产业大省,在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兴产业方面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我省拥有海尔、海信、浪潮、 东方电子等一批大型电子信息企业,浪潮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软硬件实力的IT 企业,已经率先推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性能天梭服务器,并协同山东科学院搭建了我省首个云计算研发平台,浪潮华芯通过并购德国奇梦达中国研发中心,具备了物联网核心器件RFID 芯片的研发和设计能力,填补山东省的空白。海尔近期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的全新的智慧家居平台u-Home;东方电子也推出了智能电网的方案,把各种供电和用电设备连接为一体。龙头企业的带动,无疑将为我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产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省已经提出了加快“智慧山东”建设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云计算、 物联网、 互联网的结合” ,省经信委正在研究制定《 关于促进“ 物联网” 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山东”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在这良好的基础和外部环境下,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信息产业强省,山东应将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产业作为我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在现阶段,山东一定要把握方向、超前部署、率先投入和引领发展。

  记者:对山东发展新产业的思路上,您有什么建议?

  孙丕恕:建议有三条。一是要把“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相关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我省规划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在2010年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进行规划、启动各项技术研究、产业布局工作,并将其发纳入“十二五”发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同时建议制定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山东十二五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山东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也要将这些产业纳入到优先发展方向,并集中资源、选择重大方向进行科技攻关,形成相应领域的关键自主知识产权、 产业技术的突破。

  二是尽快出台有关“ 云计算、 物联网、三网融合” 技术、 产业发展鼓励政策、 措施,支持龙头企业进军新兴产业。 比如设立重要技术攻关、 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的攻克,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 产业技术应用方面立项研发工作,为产业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还可以加强“云计算、 物联网、三网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围绕打造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展开工作。 同时支持基础条件好的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技术、标准、产业项目的立项等。

  三是培育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推动成立产业联盟。我省拥有很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骨干企业众多,根据“ 云计算、 物联网、三网融合”产业发展的特点,重点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的上下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完整配套能力的产业集群。 由政府牵头,通过成立企业联盟、技术联盟等方式,从技术、产品、创新能力等各方面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