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数据中心降低TCO 保持互联网企业活力设备硬件

2011-01-27    来源:中国IDC产业联盟    
今天当许多企业开始聚焦客户以增强竞争优势时,也愈加关注如何控制网络成本。

      中国IDC产业联盟讯 TCO全名是total cost of ownership即总拥有成本,是一组完整的方法、模型和工具,可以用来帮助企业更好地衡量和管理IT投资所产生的价值及其全部成本。TCO是一种关于IT成本的整体观点,即指从客户拥有某种产品开始,直到停止使用该产品期间的所有与其相关的投入成本,通常是跨越整个生命周期。这个理论最早是80年代末由研究公司Gartner率先提出,最初是用来分析拥有和部署个人电脑的花费。今天当许多企业开始聚焦客户以增强竞争优势时,也愈加关注如何控制网络成本。

      对于当今的互联网企业,自建数据中心首先是管理和运营的成本。很难想象,一个互联网企业把本可以投入在用户上的资金与精力,花在去了解怎么去铺设光缆,怎么去建机房,怎么去维护数以万计的摄像头,这些是除了客户资金成本和设备采购成本之外的运营成本和机会成本。值得庆幸的是,在相同数据中心内,性能和计算能力的增加比率远高于TCO的增加比率。这就意味着在数据中心内,每单位计算性能的实际成本在降低。

      尽管这是一个积极趋势,但是不断增加的密度仍然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最主要的挑战存在于设计和运行两方面。在增长时期,一个普遍的错误观念认为使用低密度设计将会降低新数据中心的TCO。业界权威专家对两种类型的结构和设计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高密度数据中心更有利于降低拥有者的成本。

      但是在现有数据中心的体系框架下,实现高密设计会面临机房改造时间与客户迁移的双重挑战。而世纪互联集装箱数据中心“云立方”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悖论”,真正实现“随需部署”。实现数据中心总拥有成本(TCO)有效降低。

      世纪互联“云立方”数据中心是怎么做到的?

      在建筑空间,动力系统和冷却系统的成本被视为这些系统的运行成本。高密度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在运行成本方面进行了大幅降低。高密度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设计中,最大的挑战在于箱体内的空气流动。设计难点不是增加的体积/机架比值,而是更好的气流分布控制。 空气必须被“有序”的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在集装箱数据中心中,机架逐次按行排列,并交替插入冷通道和热通道。冷通道可以向服务器提供冷空气,同时,机架与相相邻的机架共用一个热通道。而低密度传统机房通常具有较差的空气流动管理。

      这样的冷热通道气流管理,会对我们服务器运行产生影响吗?

      通常大家对于高密度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担忧在于热通道将会变得极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运维负责人的担心:“这样封闭的高密环境,会不会对服务器的散热照成影响”。实际上,热通道的温度与在这个空气控制区间的密度无关。假设在每个数据中心内,服务器的进气是明确的,而且适当的设计排除了再循环。当42U的服务器被置于机架上,将从冷空气通道抽出需要适量的冷空气,供给服务器散热所需,然后排放到热空气通道。通过任何服务器的温度的升高值将会受到这个服务器的工作载荷以及热控制算法的影响。这时集装箱数据中心会施加于合适的空气流速。以之前提到的42U服务器为例,为了保证散热,机架间会提供2000 CFM以上的空气流速。

      *Beaufort Scale (美国国家气象服务,2006)定义500fpm(5.7 mph)的流速为微风,直到其速度达到中级微风(1144-1584 fpm),其可以被形容为“扬起尘土和吹松纸张”。

      世纪互联“云立方”核心优势

      “云立方”集装箱数据中心作为国内首家正式进入商业运营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从设计、生产的伊始,即立足“绿色低碳、随需部署”。即解决了互联网企业在爆发式增长过程中,机柜资源全国快速部署的桎梏,同时也通过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使电力使用率大大提高,降低大量非计算使用的电力消耗;在传统数据中心PUE值通常在1.8-2.2的标准现状下,世纪互联通过自主创新,将PUE值降至1.2-1.3。为了提高数据中心总拥有成本,做了有益的创新尝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