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修改保密法防“互联网泄密互联网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首次审议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海岛保护法草案;继续审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草案、统计法修订草案、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等法律案。
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22日首度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规定:不得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不得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和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不得擅自卸载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
不得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
不得在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中传递国家秘密。
权威解读
目前是泄密高发期 网络泄密占7成
我国最高立法机关22日对实施了20年的保守国家秘密法进行修改。权威人士表示,这次修改主要是因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让保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22日下午,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保密法修订草案的说明时,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了解释。
国家秘密存在形态发生变化
他说:“国家秘密存在的形态和运行方式发生了变化,国家秘密的载体由纸介质为主发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亟须对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条件下存储、处理和传输国家秘密的制度补充完善。”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一项调研报告发现,目前保密工作正处于泄密高发期,其中计算机网络泄密发案数已占泄密案发总数的70%以上,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家安全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网络历来是美国安全策略重点
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网络安全保密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美国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国家网络空间战略。2008年1月布什又签发了54号国家安全总统令和23号国土安全总统令,进一步提高网络监控、打击网络犯罪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全面推进美国政府网络安全建设。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继续将保护信息网络安全作为美国新时期国土安全策略的重点。
全国人大对于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的立法调研中发现:定密随意,解密不及时,国家秘密范围过宽,这是多年来国家秘密确定体制的症结。据介绍,美国每年产生秘密文件10万件,我国则多达数百万件。
草案摘要
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
拟规定无罪被拘留者可获赔
按刑事诉讼法规定程序拘捕的人,事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否应给予国家赔偿。22日再次提交审议的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对此规定,判决宣告无罪的被拘留逮捕者可获国家赔偿。
草案还规定,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丧失行为能力,赔偿义务机关需承担举证责任;“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
结婚需经派出部门审查同意
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规定,驻外外交人员结婚,应当将结婚对象情况及时报告派出部门,派出部门审查同意后,办理结婚手续。离婚的,应当向派出部门报告。驻外外交机构实行馆长负责制,由馆长统一领导驻外外交机构各项工作,组织、协调各内设机构开展工作。
统计法修订草案
妨碍统计调查
将重“教育”轻“罚款”
22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统计法修订草案规定,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公布与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不一致的统计数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与国家统计局取得的统计资料有重复、交叉的,应当与国家统计局协商一致后公布。对于拒绝或妨碍统计调查的个人,将重“教育”轻“罚款”,不再对其进行处罚等。
海岛保护法草案
严格限制填海连岛工程
海岛保护法草案专设“特殊用途海岛管理”一章,建立了多项特殊保护措施。草案规定,海岛生态保护的内容包括防止海岛生态破坏,严格限制填海连岛工程等,明确无居民海岛的利用等;明确建立海岛生态保护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