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三网融合 高速发展还看今朝互联网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十年以前,“三网融合”被人提出之时,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便开启了它们融合的征程。在这个概念提出的初期,“三网”共同摸索着符合各自利益的道路,广电牢把内容关,电信发挥技术优势,互联网虽有融合趋势,但无奈技术有限,加之广电电信明争暗斗,导致“三网融合”一度发展缓慢。
然而到了2005年以后,业内专家认为IPTV应该成为“融合”的切入点,IPTV的“转正”,使得三网融合逐渐脱离了概念阶段,紧随其后的优酷网、土豆网等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走进了网民们的视线,流媒体的快速发展,3G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三网融合的成长。
互联网促使“三网”融合
如果说计算机的出现帮人们提高了工作效率的话,那么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则使得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递。这种传递,带动了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更促进了多项技术的融合。“三网融合”便是其一。
近年来,人们发现,新生的许多事物并没有明显的分类,比如手机电视,到底属于通信还是归于广电,并没有划分出明显得界线。这便是融合的最佳表征。而在三网融合中起到衔接作用的是互联网。
自从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发现,身边的媒体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电视节目,而是更倾向于双向交互的电视节目,电视有了网络,似乎一下子活了。以视频网站来说,用户不仅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视频节目,不局限于传统电视里的节目,更可以控制网络视频播放的时间。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视频节目,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互联网,也许电视还只是一个播放器而已,但如今,IPTV等可以互动的电视已经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三网融合”的突破口,IPTV有着广大的应用前景。
也许很多人们都听说过VOIP网络电话,没有互联网的诞生及普及,长途电话的资费问题将成为世界通信中的一大瓶颈。然而有了VOIP,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安装相应软件,通过互联网对外进行交流,极大的降低了沟通的成本。
内容乃“三网融合”的核心
在三网融合经过的十年里,在内容制作的这个问题上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在内容方面,由于目前网络的快速发展,节目内容良莠不齐,部分内容已经给网络电视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而广电终归要牢牢把握内容关,“三网融合”也许使广电更容易控制视频节目的质量,对它们进行科学管理。
无论是传统电视还是IPTV抑或是手机电视,人们的选择正在扩大,可以收看视频节目的终端种类越来越多,但无论什么,节目的内容都是厂商获取收益的有力途径。
笔者联想起前不久由上海洋铭主办的校园电视台技术应用交流会,洋铭董事长林鸿铭在接受慧聪网采访时说道,在培养青少年做视频节目时,不应该让他们把精力花在学习使用设备商,而应该让他们花心思去构思、制作节目的内容。这样视频做出来有内涵,才能使更多的人关注。林董的话也提醒了许多企业,他们一致认为,把视频设备制作的简单化,便于使用,有利于用户把时间花在视频内容的制作上。
“三网融合”应该更简单
“三网融合”有利于“三网”合理的利用资源,合理的共享资源,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三网融合”亦可以提供更多的产业机会,无论是硬件终端的发展还是软件宽带网速的提高,都为企业提供了机遇。
然而,在高速发展“三网融合”的同时,最不应该忽略的也是国内厂商最容易忽略的便是简单化的问题。
在“三网融合”中,用户直接接触到的是终端,不论技术都困难,科技多高超,用户最直接感受到的只是终端的使用是否便捷。在CCBN主题报告会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在演讲中举例道,欧洲的厂商在制作IPTV是最注重的是遥控器的设计,因为遥控器被用户直接操作,它的便捷与否直接决定着用户对此项业务的忠诚度。当今世界,人们生活得节奏愈来愈快速,用户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遥控器或终端的使用。相比之下,国内的厂商则显得不够人性化,在终端的设计上面,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傻瓜”型的需求,因此这点还是需要厂商的重视。
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很少,他们更多的收看传统的电视,然而在“三网融合”之后,是否能抓住更多的中老年用户也成了各大厂商挖掘用户所考虑的问题。中老年人也许不习惯通过电脑上网,但在未来,可以通过电视或者手机进行简单的互联网操作,而要实现这点,则必须设计出便于操作的终端。
结语
“三网融合”也许还要走很长的路,在融合的漫漫路途中,有人提出技术融合、有人提出终端融合、亦有人提出政策上的融合。“三网融合”不只是“三网”,它们之间涉及的领域可以更多。十年来,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三网”在身边发生的变化,当电信网、广电网与互联网发生化学反应之后,1+1+1>3的不等式是可以成立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除了江河国土,在三网融合中亦有体现。也许在未来若干多年以后,当新的技术出现,如今的“三网”也许会被拆开来,或是像过去那样独立发展下去,抑或与另外的领域进行着属于它们的新的化学反应。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三网融合”的高速发展,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