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概念被提出后,就一直被热捧。对于移动互联网广阔的未来,专家和业内人士均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是,如何把移动互联网落地,逐渐形成企业的战略优势,则成为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反复斟酌的研究课题。
移动互联网区别于传统的互联网和通信网。照搬过去电信的业务发展模式,或者是直接套用传统互联网的产品思路,都很难在移动互联网上取得突破。在提出决策思路之前,必需认真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在充分了解这个新市场的特征之后,才能对症下药,政策效果才能四两拨千斤。
通过查询资料,对于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明确的一致认同的定义。目前,有三种比较典型的理解:一、手机以WAP方式接入运营商的WAP网络以及公共WAP网来使用特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二、采用移动终端(手机/PDA,便携式PC)通过移动网接入互联网业务(包括开放互联网、WAP、IMS等方式);三、通过移动设备(如PDA、手机)或其他便携设备(如上网本)连接到公众网络上,访问WWW。
在笔者看来,用户不会认真研究WAP还是WWW这些专业性的技术问题。用户最容易理解的分类很简单,即用手机上网或者是用电脑(含笔记本)上网。在手机市场调研的时候,很多用户都是直接问这个手机能上网吗?当营业员用GPRS、CDMA等进行解释的时候,用户往往是一团雾水。
对移动互联网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就会有不同的外在市场策略表现。如果策划人员是从技术角度出发,那么呈现在用户方的宣传则会充满技术理念;如果是从用户理解出发,则给用户展现的广告会更加通俗。厦门移动推出的无线城市,避开了TD、WCDMA、CDMA2000的争论,宣传重点聚焦在用户生活所需的各种资讯中,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这些营销策略,与管理人员对市场的理解方式有重要关系。
笔记本移动上网不是移动互联网
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用户对于电脑上网是比较好理解的。当采取电脑上网的时候,我们获取的资讯仍是互联网的内容。由于用户对于互联网信息有了依赖,因此让电脑更方便上网的产品,就很容易被用户接受。这些上网渠道有固定宽带、WLAN、上网卡。中国移动借助这个用户惯性,大推G3上网本,迅速在市场中打开知名度。笔者在对周边用户随机调查中发现,用户购买笔记本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询问有G3标识的上网本。
事实上,不管笔记本用什么方式上网,访问的仍是传统互联网的内容,而运营商在传统互联网的内容上是没有优势的,如果把移动互联网的工作重心放在笔记本上网,那么运营商就真的会被沦为管道。特别是在移动环境下,3G、甚至是4G,都难以满足高速下载、高清视频的需求。这个时候,用户则会津津计较上网费多少钱,速率快不快等环节上。
因此,笔记本无线上网,只能成为3G后业务的一个补充,而不能进入主流。至于中国移动对G3的大力推广,有3G品牌宣传的考虑,也有产业链的前期运转的考虑,是在贴钱做事情,这也是身负民族标准所支付的代价。
以手机为代表的掌上设备,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形式
传统互联网的内容是面向大型屏幕开发的。拥有大屏幕的各类终端,其便携性就会受到影响,即使是笔记本电脑,块头也不小。从设备启动到业务获取,再到业务关闭和设备关闭,这个过程需要有特定的环境才能实施。而手机终端为代表的掌上设备,在移动环境下的灵活度远远超过了笔记本。例如,在公交车站立的乘客,就不能奢望用笔记本处理事情,却可以用手机打游戏。所以,在未来推出的类似手机大小的灵巧的掌上设备,则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
掌上设备与电脑比较,有几个差异:1、屏幕小;2、键盘小;3、电池使用时间较长;4、开机速度快。这些差异,决定着互联网的内容不能直接挪到掌上设备。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呈现的内容,需要有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考虑阅读界面:传统网站的内容,屏幕大。如果直接呈现到手机中,一个手机界面只能看到网页的一块,要让用户屏幕左右挪动,不仅影响阅读,也不好操作。 笔者有好几个朋友,购买了具有wifi功能的水货手机,能够链接到WLAN信号,非常兴奋。然而,他们通过手机的wifi上网,阅读的都是互联网的内容,阅读起来非常吃力;而想通过wifi玩游戏,却感觉缺乏电脑上恢弘的感觉。因此,所有手机上阅读的内容,都必须是经过界面修正的。也就是说,给手机提供的内容是需要经过再加工的。
2、业务能够快速使用和快速退出。掌上设备的特征是灵活,是为用户的机动时间准备的。例如在公园等人、在公司挤车、在洗手间上厕所。这些非常零碎和短小的时间,正是手机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要在短小的时间内,让用户吸收到内容,或者体验的业务价值,则内容设计上必须有独到匠心。中国移动的手机报,上面的内容是经过精心提炼,阅读者可以在5分钟之内,读完主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国际、国内、体育、娱乐等方面。一旦需要中止阅读,用户可以随时收起手机。因为每条新闻特别短,不会让用户依依不舍。手机游戏也需要有这个特征,才能让用户粘上来。
3、注重人机交互界面。由于手机小,而功能也不如电脑强大,因此,如何让每个按钮都发挥最大价值,是为需要反复研究的。最近非常火爆的UCWEB,是基于手机进行网上信息浏览的工具,对于用户习惯研究比较不错。用户一旦接受了这个产品的特征,其普及速度就会爆炸式增长。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种精炼的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也获得知识程度较低的用户的喜欢。笔者在某市调研电信市场,专程去了工地,与最底层的施工人员交流中介绍了手机报,发现工人对于手机报也很喜欢。因为工人下班时间有大段空闲,手机成了他们了解外部信息的一个窗口。而这块市场却被当地运营商给忽略了,只能说机会无处不在,取决于是否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