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热衷织“围脖”:微博激发全民热情互联网
继“今天你偷菜了吗”之后,“今天你织围脖了吗”成为2009年的新一代流行语,红遍大洋彼岸的微博客热潮汹涌,已将魅力延伸至中国。
在社区交友网站轮番火爆、“偷菜”狂潮吸引网络注意力的背景下,微博客是凭借何种魅力,逐渐抢占风头的呢?在商业和政策的双重压力之下,微博时代是大势所趋还是仅为一个幻象?
“围脖”走热,全民共织
不必做什么标题,也无需考虑如何展开叙述,只需用一个或几个短句将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可以了。如今,不超过140个字符的微博深受网民喜爱,被亲切地表述为“织围脖”。特别是,随着姚晨、李开复、俞敏洪、赵薇等众多知名人物的加盟,微博写作一时更加火爆。
起源于美国被称为“Twitter”的微博,意思是微型博客,也被称为即时博客。其主要功能是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微缩成一句话(一般不超过140字)或一张图片,发到微博网页上与人分享。微博主人可以使用电脑或手机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流,而且还可以发起或参与话题讨论,从而认识更多的网友,了解更多的信息。
在目前有用大量用户的新浪微博上,目前最受关注的“草根”网友是来自北京的“段子”。因为集中关注并大量转载各种幽默、笑话段子,这个微博已经吸引了7万多名粉丝的关注。而关注度最高的新浪名人微博,则是演员姚晨,粉丝已经超过53万名。她的微博和普通网友一样,也记录着最近工作动态、生活经历与感悟、时事信息关注、好看好玩的图片和视频等。
统计数据显示,微博人气相当火爆。Twitter日均访问量已近2000万人次,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的网站排名中均列前15位。另据了解,中国早在2007年便有了微博性质网站上线,此后也有此类网站问世,但影响并不大。今年,国内微博市场明显升温。
微博不仅成为个人交流的平台,而且也吸引了许多企业和单位机构纷纷尝“鲜”,纷纷在新浪微博上“安家”。更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开设了中国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第一时间公布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是什么激发了全民热情?
曾一度随心所欲的微博因为“太琐碎”“口水信息太多”而被一部分人批评。然而,微博逐渐走红的热度依然不减,究竟是什么激发了这样一股全民“织围脖”的热情呢?
专家认为,微博的出现其实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140个字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农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
上海得勤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电子商务法律专家商建刚分析道,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动态的信息发布功能。一方面,从发布的模式而言,“它是一种‘Following和Be followed(关注和被关注)’业务形式,可以做到信息及时发布,多点到达,从而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它多样化的发布渠道也是吸引网民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发布,真正地做到了随时随地发布。”
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关注微博,其中每四名受访者中已经有一人在使用。而微博火热的原因,超过七成的受访者首选“表述简单,符合年轻人习惯”,其次是“方便,随时记录”“实现了即时交流”“信息广泛,各取所需”“内容原创性高”等。
此外,与被喻为“化妆后的表演”的传统博客写作相比,微博的简洁、便携使用颇具优势。使用者不必拘泥于标题拟定、叙述逻辑等“繁文缛节”,只需用一个或几个短句将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即可,140个字符的简短形式深受网民喜爱。
而且,与传统的即时聊天工具如MSN、QQ等相比,微博突破了“一对一”的信息传递方式,转向“一对多”的传播,“这样,一个信息发布点就可以成为一个广阔的新闻中心。如果某位用户拥有一万个关注者,他们发布的信息就可以瞬间被一万个人知道,如果这些人再进行传播,那么信息的覆盖面就相当惊人。”商建刚说,“所以,微博其实是形成了一种速度极快、范围极广、能定向传递的信息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