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安全 > 正文

“绿坝”决堤拷问:非法信息监控路在何方

2010-07-21 中国IDC产业联盟

      中国IDC产业联盟讯 7月上旬,某互联网媒体忽然爆出“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北京项目组因经费问题关张的消息,而郑州的另一项目组的运营也是举步维艰。
“绿坝•花季护航”是由工信部推广的一款软件,主要用于用户电脑的上网过滤、非法信息监控。自从这款软件在去年由工信部宣布向社会免费发放以来,当即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遭到了很多网民的强烈反对乃至抵制。在此后的一年多内,绿坝软件仍不断的遭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质疑。

      绿坝的衰落之路

      由于绿坝是直接安装在用户的电脑上的,所以最大的质疑便来自于其对互联网信息过滤的失当。“绿坝”拥有非法词汇关键字过滤功能和不良图片过滤功能,但是过滤的方法稍显机械。“24口交换机”这样的词就会因为触犯关键字规则被过滤,而对于正常图片,一旦出现黄色背景、黑色背景为主的情况,就会统一过滤为不良图片,比如:地图图片。

      在信息过滤标准上的机械是引发网民“反水”的直接原因,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只要是非法信息监控软件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定的机械性,很容易出现将合法信息当非法信息过滤的错误。但为什么唯有“绿坝”遭受到这么强烈而持续的批判呢?

      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绿坝”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用户对电脑信息的控制权遭受“挑战”的不满:大多数网民并不接受这种名为免费,实则带有一定强制性质的软件安装。

      这种强制性的安装,其实来源于国家的规定,2009年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该通知要求2009年7月1日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个人计算机出厂时应预装最新版本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应预装在计算机硬盘或随机光盘内。虽然此事因为各方的强烈反对而作罢,但绿坝在网民心目中仍旧留下了“垄断”、“官方”的印象。

      由此,“绿坝”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各种各样的批评接踵而至。很快就有人指出,“绿坝”不能被正常卸载,即使卸载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文件。不支持64bit系统,不支持mac,不支持linux,甚至在XP下都很不稳定;非IE内核浏览器绿坝不起任何作用。甚至在其生存土壤最丰厚的学校,“绿坝”也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北京教委已经默认允许北京各学校全面卸载“绿坝”软件。

      由于这一系列负面影响的出现,推广活动变的“雷声大,雨点小”,国家对绿坝地支持力度也逐渐减弱,以至于出现现在经费严重不足地窘境。
但是,绿坝的衰落并不能说明互联网上的非法信息已经得到了根治,相反,反动、淫秽色情、暴力信息在互联网依然随处可见,稍微放松对非法信息的监控,就有可能导致其死灰复燃。

      何况现在非法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手段更加的隐蔽,方式也显得更加的多样化。比如今年上半年频发的色情门事件,大量非法图片与视频通过“地下手段”传播,甚至连互联网电视这一新鲜事物都爆出“涉黄”丑闻。这些信息一方面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在变革之中积累的众多矛盾。这些矛盾并不能简单的通过在用户电脑上加装过滤软件来解决。

      非法信息监控路在何方

      由上可知,绿坝的衰落并不是社会对非法信息监控要求的削弱,而是这种对用户信息进行控制的做法引起了网民的反感。反观国外,用于网民用户端的过滤软件的安装或卸载都是极为自由的,网民的反感情绪就变的微乎其微了。

      但是非法信息依旧大量存在于互联网这一客观事实却要求必须有高效的监控手段。那么,非法信息监控究竟应该如何实施才更有效呢?

      知名信息网络安全公司,“傲盾非法信息监控系统”的研发公司——傲盾公司的产品市场负责人指出:“对互联网非法信息进行监控,关键是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非法信息源头与传播途径。对非法信息的源头进行控制,要求国家加大对传播非法信息的组织与个人的打击力度,要求电信运营商加强互联网准入的管理,对非法域名及时进行清理。保证绝大部分互联网内容服务都是合法的,这样即使出了问题也很容易进行整顿。”

      而在非法信息传播的途径上进行控制,需要加强在信息传播关键线路的监控,IDC服务商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提供者,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些设施内加装非法信息监控系统便可以有效的控制非法信息的传播,而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绿坝”事件其实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非法信息监控任重而道远,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有助于我国互联网市场的繁荣、和谐、稳定。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