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兵:手机实名制如何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
2010-09-03 网络
从9月1日起,呼吁多年的手机实名制正式施行,所有办理入网、装机、移机及过户手续的电话用户必须进行实名登记。
与其它政策一样,这条政策的执行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但可以肯定的是,赞成者是大多数。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层出不穷的垃圾短信、通过手机网站传播低俗色情信息、手机诈骗犯罪等等。随着手机3G业务的开展,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管理,利用手机犯罪的活动还将加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推行手机实名的呼声由来已久,如今终于得到了实现。它不但可以抑制和打击通信犯罪,让受侵害用户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而且能够保障用户的通信安全,让金融、移动支付等现代化业务安全开展。同时,当手机发展成为“个人媒体”后,相关部门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掌握管理主动权,从而为人民营造健康、安全的社会生活环境。
当然,推行手机实名制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在推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诸如用假身份证登记、运营企业恶性竞争、个人信息泄露之类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出现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类的制度漏洞。出现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相信只会是少数现象,影响不了制度执行的主流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只要国家下定决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国民密切配合,手机实名制的推行就不会是难事。怕只怕一些利益既得者放弃社会责任,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推托或者消极抵抗,让一项好政策半途而废。
为了确保这项政策能够很好的执行,后续服务环节要跟上才行,比如,报刊亭不再销售手机号后,运营企业要加大营业厅的密度及服务人员数量,以便更好更方便的为用户服务。对于很多用户担心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运营企业要建立一套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当然,用户信息也不只是办理手机实名登记才涉及,公安、房管、教育等很多部门都涉及,很多社会活动也要留下个人信息。相关部门要加大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要用最严厉的手段打击利用个人信息从事非法活动的犯罪行为,消除公民在手机实名后的种种担心。
手机实名,人人有责。手机实名,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