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于精准细分用户
2009-08-03 通信产业报
在关于数据业务及业务平台的探讨中,特邀对话嘉宾凤凰新媒体副总裁王育林、华娱无线CEO潘榆文、VIVACEO韩颖,以及《通信产业报》(网)互联网主编舒杰,共同对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3G为互联网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3G在中国正在迅速成长,它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了什么?尤其是给无线互联网用户带来了哪些体验?
潘榆文:手机游戏已发展了六年,尤其是中国移动的百宝箱业务已经很强,手机单机游戏发展尤为迅猛,到3G时代以后,网速更快,用户体验更好。
韩颖:目前,在苹果iPhone上,浏览手机杂志的效果很好,和互联网电子版基本上没有多大差别。也就是说,3G网络速度快。但是,目前手机上网玩游戏,其实和10年前人们上互联网时候感觉差不多,网速比较慢,效果不是很好。
王育林:3G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手机上网速度很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传统互联网缩小差距。
互联网成功模式可移植到手机上
目前,互联网用户有3亿多,手机用户7亿,但是用手机上网用户仅1.4亿,那么,互联网发展模式能否移植到手机上来?
韩颖:电子杂志大多是收费的模式,因为手机与生俱来就不是免费的。到了3G时代,无线互联网一定是收费模式。其一,解决了支付平台问题,目前像网银等支付平台已开通,余下就是用户愿意不愿意支付的问题。其二,移动互联网可以选择后向收费模式,因为移动互联网可以找到准确的细分客户。
手机一般24小时都带在身边,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手机满足了很多人的娱乐需求。譬如说,生活中的碎片时间。目前,3G无线互联网刚刚起步,最有前途的应用是:第一,互联网游戏、手机广告;第二,无线点播业务,手机最适合这方面应用。
潘榆文:手机网游开始采用的是预付费模式,从2007年尝试了后付费的模式,目前,手机网游的收费模式预先付费和后付费模式的结合。其实,两者的效果都不错。
王育林:中国网络游戏全球领先,手机网游也可以学习互联网模式。3G其实就是一种技术,譬如传统应用、视频、音乐,以及手机定位和手机阅读,很多业务都是可以移植的。
终端是手机上网最大的障碍
对于目前的3G业务相关推广而言,什么是最大的阻碍?
潘榆文:真实的网络生活要比互联网上完全虚拟更有乐趣。
但是,完全脱离互联网的应用确实不是很多。形成障碍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手机操作系统太多,标准太复杂,要为每一款手机做适配非常麻烦。第二,适合的终端较少、系统复杂、成本较高。第三,盗版与正版的博弈问题。手机业务从一开始就应该先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
韩颖: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在一定领域内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不应刻意追求手机还能创造出更离奇的应用。
目前,手机终端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适配器本身就不适配的问题。手机操作系统过于复杂,且互不兼容,并不像传统互联网都可基于IE进行浏览。手机终端机型到底多少合适?其实这是一个需要不断适配的过程,最好有三种可供选择,这样不容易形成垄断,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复杂。
王育林: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网络没有多大区别,仅是一种传输上的变化,基于的终端不同而已。目前,3G的终端问题较大,譬如手机视频的分辨率问题,同一平台下不同终端的适配问题,还有终端本身演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