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宽带隐形垄断调查: IDC进退维谷

2009-08-19 搜狐网

  此前,中国移动以移动用户为主,且宽带市场规模较小,宽带的互联互通问题并不突出。而随着全业务竞争大幕的拉开,随着TD无线宽带业务以及TD上网本业务的开展,这一问题日益严峻。

  即使在获得了中国铁通固网资源后中国移动,目前在宽带业务上的开展依然是“带着镣铐跳舞”。无论是高昂的网间结算费用,还是互联互通的技术瓶颈,都足以让在宽带市场初出茅庐的中国移动头痛不已。

  以信息化业务为例,电信重组后,中国电信以宽带为切入点,捆绑移动业务向中国移动集团客户市场发起猛攻。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小企业客户大量流失。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移动宽带业务开展不利。

  众所周之,中国电信在南方21省,中国联通在北方10省宽带市场占有绝对性优势,绝大部分互联网资源都存在于新电信和新联通的网络中。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无论是中移动宽带用户访问中电信、中联通网内内容资源,还是中电信、中联通用户访问中移动网内内容资源,中移动都需按照流量向新电信和新联通交纳巨额网间结算费用,而中电信和中联通互不结算。

  过去中国移动用户以移动用户为主,其宽带市场规模也较小,这一问题并不突出。现在,随着全业务竞争大幕的拉开,随着TD无线宽带业务以及TD上网本业务的开展,这一问题日益严峻。

  作为全业务运营商,宽带市场将是中国移动无法割舍也不能放弃的关键领域。但是,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中国移动应该秉承怎样的宽带策略走出泥潭?

  突破IDC两难境地

  据相关人士介绍,今年以来,中国移动建设了六大IDC数据中心。

  尽管如此,IDC数据中心的“建与不建”依然是移动内部讨论的焦点话题。

  因为,互联网内容资源大都储存在IDC数据中心内,因此拥有自己的IDC数据中心,承载大量的内容资源,将用户的上网行为紧紧锁定在自己“网内”,无疑是破除宽带网间结算瓶颈的“正道”。

  这就像在2G时代,中国移动将其移动互联网用户圈定在了移动WAP网的围栏之内。

  然而,3G时代移动宽带业务与传统互联网业务的趋同推倒了围栏。

  用户们需要获得更为丰富的互联网体验,中国移动本身资源较少,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TD宽带及TD上网本用户在访问外网内容资源的同时,给中国移动带来巨额结算费用,也给中国移动的网络出口带来巨大压力。

  为此,中国移动在其网内给TD用户划定了专用的带宽。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士坦言,“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解决出口压力的根本办法是扩容。”

  有出口压力,自然就有进入压力,这恰是中移动在IDC建设上踌躇的根本原因。

  “IDC建设,从短期来看,对中国移动没有好处,因为内容源丰富了,电信和联通的用户过来之后,短期内会加剧拥堵。中移动不仅要交纳巨额费用,还将为糟糕的用户体验埋单,影响未来业务的开展,可谓‘双输’。”这位人士表示,因此中移动开展IDC业务非常谨慎。

  事实上,在IDC业务上,中国移动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正在“无限拉大”。今年以来,中国联通在全国加速了IDC机房的建设,并对已建机房机进行了星级评级,以利于业务的开展。

  更多的内容提供商投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怀抱。

  一位移动内部人士建议,中国移动应鼓励大的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在移动网内建立镜像,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策略,但却无法根本扭转局面。

  邓敬文是厦门希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区域总经理,2008年以来他先后接触了19家中移动省级分公司,他表示,内容隐形垄断问题的根源不在竞争对手,而在中移动自身。

  “中移动拥有5亿用户,用户数量上的优势,使得任何内容提供商都愿意与其合作。”邓敬文说,中移动应打破传统的围栏思维,将内容提供商有效的整合进来,建立大量的IDC机房,承载这些应用,中移动自身庞大用户所带来的收益将远远超出网间结算成本。

  业务线寻找有效解

  这一建议,恰恰触及到了中国移动最为担心的问题。当网民大量访问中移动数据中心内容源时,他们如果不能成为中移动自有业务用户,看上去中移动将得不偿失。

  “如果用户不用我们的业务,一直使用P2P等大流量业务,我们肯定会赔钱。”中移动内部人士表示。

  对于中移动而言,3G时代与2G时代的最大区别在于,3G时代网络是透明的、开放的,中移动对业务的掌控无法像过去WAP时代一样,可运营、可管理。

  事实上,中移动内部人士对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按时长的计费模式颇多抱怨。在开放的网络下,按时长计费也就意味着用户的访问流量无法控制,网间结算成本也就无法掌控。

  所有运营商都不愿意成为管道,宽带网间结算费用使得中移动更希望管道能够与服务联系起来。

  但是,中移动已经习惯了在围栏之内,根据用户特性、业务运营模式,主动向用户提供服务。那么,在开放环境下提供服务,并获得收益,是摆在中移动面前的难题。

  一位业界资深分析师表示,移动互联网宽带业务与固网宽带业务非常不同。固网宽带更多提供管道型业务,以通道为主导;而移动宽带则以业务为主导,这些业务大都对流量要求较小,且需要24小时不间断获得服务,用户规模大、用户黏性高,例如黑莓等业务。

  他指出,不同应用服务应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收费方式。

  因此,按流量、按时长和按业务计费的模式在未来都将会存在。

  邓敬文建议,中国移动应当在客户的细分的基础上,做好宽带应用,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和计费模式,有效分配带宽资源,控制结算成本。“宽带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用户一定愿意花钱。”

  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士也表示,中国移动希望在未来推出的特色TD业务中,向用户提供高可靠、高安全、高可用性的服务,让宽带互联网业务的服务质量达到中国移动话音业务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质量就是要在有限的带宽里提高用户服务感受。”邓敬文说,中移动在发展宽带的过程中,应尽量与用户建立良性互动,增强用户黏性。

  信息化雾中前行

  中移动在宽带业务上的畏首畏尾,已经令其信息化业务的开展食到恶果。上半年,在电信和联通的冲击下,中移动中小企业集团客户大量流失。

  而邓敬文认为,中移动发展信息化业务的最大障碍,不在于宽带业务的互联互通,而在于应对策略的缺失。

  “面对电信以宽带业务为核心的捆绑销售,移动缺乏与之抗衡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中国移动的集团客户业务一直依附于个人客户业务,当全业务竞争来临时,中移动不仅对用户不了解、对竞争对手不了解,更重要的是对宽带业务的重要性也不了解,因此在应对集团客户竞争时束手无策。

  网络接入的最后一公里往往成为运营商发展宽带业务的瓶颈。

  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表示,理论上讲本地宽带网拥有自然垄断的属性,因为网络建设要光纤入户,很难打破;因此,无线宽带的发展使市场和消费者有了新的选择,无线宽带挑战自然垄断成为可能。

  而移动信息化业务必须以宽带传输为基础,中移动要想拓展这一市场,就必须依托有线宽带资源,发展无线宽带,进行固移融合,满足用户需求。

  事实上,中国移动在各地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光纤专线,对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较容易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集团客户市场,中国移动应尽快将固定宽带和无线宽带有机结合,将国家支持的TD业务捆绑进来,提供服务,进而促进信息化业务的发展。

  “这不仅可以抵御竞争对手通过业务捆绑对中移动传统优势移动话音业务的吞食,而且可以弥补互联网宽带网间结算成本带来的损失。”分析者表示。

  在家庭信息化层面,邓敬文表示各地如火如荼的TD固话不应当是中国移动发展的方向,中移动应当在家庭智能操作层面,将家庭信息化技术与无线宽带有机结合,向用户提供安全、娱乐、多媒体等整合应用。

  “宽带很重要,但是不能本末倒置,宽带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不是中国移动与其他运营商竞争的主要战场。”邓敬文说。

  网间结算另辟蹊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移动人士表示,一方面中国移动花钱买了竞争对手的流量,希望服务质量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普遍服务,希望未来政策可以调整,在三家全业务运营商之间实现互不结算。

  而另一位中移动人士的反应则较为强烈,他表示:“首先,应当坚持网络的有偿使用原则,取消不对称结算政策,否则必然被滥用;其次,结算价格的上限应当合理,‘垄断者’能给普通用户按50元/月提供1Mbps带宽,那么给对手的结算价格就不应该高于这个价格。”

  在接受采访时,中移动相关人士表示建议按照目前的规定,互联网流量是针对中国移动的单向结算,由于此前的运营商并非全业务运营商,在全业务时代建议对等结算更有利于市场竞争。或者在3G发展初期,为了推广业务需要,三大运营商之间的互联网流量互不结算。“目前按照带宽结算并不精确,建议按照流量结算更加精确。”该位人士表示。

  但是,这仅是单一的网间结算问题,在市场监管中仍需加强,这包括不对称管制和互联互通管制。目前,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调制管制,即不否认需要放松管制、需要竞争性,也要强调不能不要管制。。曾剑秋认为,为了避免形成重复建设,中国移动不应去建设本地网。为此,应当容许中国移动实现本地有线网和其无线网的融合,容许二者相互进入。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则表示,通信行业应具有专业化分工的思想,未来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基础网络变成第三方服务,而三大运营商则向第三方租用网络。

  网间结算亟待调整

  互不结算:

  建议在3G发展初期,为了推广业务需要,三大运营商之间的互联网流量互不结算。

  对等结算:

  按照目前的规定,互联网流量是针对中国移动的单向结算,由于此前的运营商并非全业务运营商,在全业务时代建议对等结算更有利于市场竞争。

  按流量结算:

  目前按照带宽结算并不精确,建议按照流量结算更加精确。

  短期不宜调整

  互联网网间结算政策短期内不宜调整。目前国内电信市场格局,中国移动领先优势基本没有减弱,事实上,在既有政策未调整的情况下就已经在大力促销宽带业务了,这表明结算不合理并未限制中移动宽带业务发展,此时如果再调整相关政策,这对利润不断下降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而言压力很大,也不利于行业有效竞争。当然从长期看,宽带政策应该调整,与现在相比,可能年底前后是一个较好时机,需要注意的是,调整不应该以扶持中国移动宽带业务为目的,而是以推进中小宽带服务商提供竞争力为目的。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