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安全 > 正文

网银提速凸显网络安全之忧

2009-12-10 博客 编辑:李卉

       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日前透露,央行正在筹备推行网银互联平台,明年6月,各家银行之间的网银将实现互联互通。这个消息在让网银用户为之高兴的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在电子交易量呈现爆炸性增长的同时,网络安全的问题也随之凸显。

  实际上,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包括网银在内的电子交易用户的心腹大患。近年来,诸如用户信息遭泄露、账户数据遭到篡改、电脑被控制、恶意软件、“钓鱼”网站的案例时有发生。在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上披露的个人信息盗卖之猖獗、黑客利用木马病毒盗取网银个人信息之轻易,个人电脑沦为“肉鸡”数量之巨大,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今年早些时候,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案件侦查处官员曾表示,估计全国80%以上的电脑都被植入了木马病毒。该官员分析指出,木马植入率之所以如此之高,其中一个原因,是网络犯罪的技术门槛已大幅降低。网上公开贩卖木马病毒等网络盗窃技术,使得“网络盗窃已称不上是高科技犯罪”。更重要的是,网络盗窃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分工细致的黑色产业链。

  对比网络犯罪技术的“低门槛化”和产业链的形成,电子交易的安全堤坝是否足够坚固,似乎还不是一个让用户们感到非常乐观的问题。虽然网银也通过短信验证、动态证书、杀毒软件、防钓工具等手段防范安全隐患,但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不少网友就联想到,在推广使用安全性更高的智能银行卡方面,国内银行就表现不甚积极。如果在网络堤坝的构建方面,也有所保留,那就难免让人担心。毕竟,在网银互联平台开通之后,如果信息被盗泄露,丢失的将可能是全部信息。

  这种矛盾在现实中已有体现。一方面,网络支付交易在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相当多的用户对电子支付手段持有相当审慎的态度。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最近发布的一份《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网络交易整体交易额预计将从去年的301万亿元大幅跃升至440万亿。在全国城镇人口中,个人网银用户比例已达20.9%,网银个人客户已达1.5亿户。

  但即便在网银用户当中,呆滞用户也占到了23.3%的比例。试探性地开一个小额账户,更是绝大多数网银用户的选择。此外,仍有80%的用户尚未开通网银。

  显而易见,如果说若干年前,当网银用户和网络交易的波及面有限的时候,网络犯罪的影响还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在电子交易呈现爆炸性增长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语。可以预见,电子交易如何解决安全之忧,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首要因素。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