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尚需找准定位加大IT研发投入行业资讯

2011-12-15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黄兆隆
12月9日举行的第十二届金融IT创新论坛上,就IT建设、客户体验的未来战略思路,证券时报记者与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朱永强、国海证券常务副总裁胡德忠、深发展零售银行副总理及客户

  12月9日举行的第十二届金融IT创新论坛上,就IT建设、客户体验的未来战略思路,证券时报记者与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朱永强、国海证券常务副总裁胡德忠、深发展零售银行副总理及客户服务中心主管苏敏、民族证券总工程师马光悌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认为,证券公司仍需找准自身定位,在客户体验、IT研发上做出更大投入。

  IT建设路漫漫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证券行业IT建设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行业当前的具体情况如何,各位对券商IT建设有何期望?

  胡德忠:基金公司在IT领域的投入要多于券商,在IT运用上券商对客户服务的挖掘、投入目前还不够多。证券公司粗放式管理对客户的维护度确实比其他行业差很远。

  苏敏:银行在自主创新方面很有活力,无论从新交易模式还是新产品角度,各家银行都形成了自已的打法。在IT建设方面,个人感觉银行比券商要好一些,各银行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IT运用,政策宽裕度也较大。

  马光悌:券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同质化严重,可操作范围比较窄,技术和业务之外的制度环境也让创新面临很大风险。证券公司的系统主要分三类:一是柜台交易系统;二是办公系统;三是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数据中心和客服。券商要在IT建设方面多做创新,让我们的“形”存在于技术系统,即使让别人看到了我们的“神”,也不一定能复制得了。

  朱永强:金融服务是无形产品,而券商是基于工具而存在的产业,工具不发展产业也没有大发展可能性,比如说高端客户的交易要求要做到毫秒级、微秒级,公司必须要有工具的开发能力。目前,证券公司对自身定位是有缺陷的,很多国企更多依赖于政府而不去找市场。围绕着“云计算”的竞争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如果券商还想像以前那样依赖政府,那是行不通的。

  服务工作有斩获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金融服务中的移动平台服务越来越多,在投顾平台上也有了更多的创新和改造。各家公司在这方面如何开展工作?又取得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呢?

  胡德忠:国海证券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咨询服务、绩效考核和培训。通过客户分级来维护客户,也通过这个系统来做绩效考核,对客户服务实施监控也更有保证。从培训效果看,大大提高了一线投资顾问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有所提升。这方面工作要立足长远,客户的体验最重要,要得到客户认可,不仅要依赖咨询服务质量的提升,还要结合前台业务,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这其中也有困难。证券公司旗下营业部负责的客户可能有上百万,但客服人力有限,一名客服人员能负责十几位客户,而整个公司也仅有几百名客服人员,短时间很难实现客户全覆盖。

  苏敏:银行有比较完整的体系,这体系从原来完整的柜台发展到电话银行,接着发展到网银和手机银行。

  银行的做法是要让服务上门,越来越多地把新技术运用到销售和服务中来。收集客户信息,判断客户适合何类产品,再通过电话、网上等方式对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销售。按此方式,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电话销售,还可明显预测到业务进展。服务方面也有相同道理,通过邮件有效推送客户关心的资讯和产品,能提高服务效率,这比单一的广告宣传更有效果。

  马光悌:在客服方面,我们向工作人员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东西,即体现了市场性管理。市场性管理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持,为此,我们自主开发了数据中心、CIM系统,并且开发了投资顾问系统。此外,我们在提供信息时还把历史信息、交易信息,以及我们所掌握的不断变化的市场交易信息提供给投资者,作为客户的投资参考,令客户形成依赖。目前我们公司的研发团队在技术团队中要占一半水平,而且开发成本低。

  朱永强:目前,零售方面无需过早投入工具开发。这是因为,在服务产品化或者金融产品化之后,工具展示才有意义。只卖股票,那不是价值,产生额外价值后才是真正的价值,也就是说有料的衍生工具才有意义。

  在服务终端上,中信主要围绕投顾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这是行业的最大困惑。未来两年,我相信证券业一定能找到投顾的商业模式,这个寻找者不是中信就是国泰君安,不是国泰君安就会是其他公司。今后投顾的平台会越来越丰富,相信明年大家就会看到创新的出现。

1
3